此为菱子文字颜色。
此为陆屿文字颜色。
备注、行内讨论会直接以评论形式添加。
时间:2022 年二月
最开始认识菱子,是在毕业季的时候学校南门的甩卖摊子上。当时她很文静地坐在那里(聊天的时候发现其实是一个很大方活泼的人),卖自己的一些闲置物品。(我到现在都还很后悔没有买她的理光相机😂 )
菱子目前在北欧读经济学,不过最近她滑雪受伤了,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祝她早日康复!
菱子的 Bilibili Vlog 频道。
是在什么时候对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开始有规划的呢?我是高中的时候懵懵懂懂,想着出国看看,直到大二的时候下了决心要出国,想要去探索下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细节可以聊的时候说哈哈)。
开始想去美国,因为经济学研究美国最前沿呀。但是爸妈觉得美国治安不好很担心,就没申请美国学校。申请了一圈我喜欢的不错的欧洲经济学的项目,觉得有哪录取我就去哪上学吧。后来没想到还挺多地方可以去的, 才开始仔细思考去哪.
这个问题好像在朋友圈看到过选校的想法?时间久远已经看不了了😂。
我最喜欢的3个学校, 一个在瑞士一个在瑞典一个在意大利. 瑞士的项目是国际经济学的fast track直博, 我爸他特别喜欢那个项目.瑞典的项目是 2年的经济学研究生项目. 意大利的项目是比较偏艺术方向.当时从项目本身、项目就业去向、语言和社会环境这几个方面考虑的.
首先这三个项目本身都是很好,于是就想选一个人与人距离更近的小班上课的项目. 瑞典瑞士都满足小班这个要求.
其次,项目就业去向方面, 选瑞士呢会5年脱发读博然后大概率去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或者智库打工,小概率去高校做研究; 选瑞典可能工作可能读博,工作去咨询投行或者其他,读博去瑞典英国荷兰或者美国; 意大利的项目毕业之后可能转艺术管理,去creative industry.
语言和社会环境上. 去瑞士需要继续学法语, 融入当地会有点困难. 瑞典的英语普及率是最高的,工业经济实力在欧洲很好,社会的包容度很高,年轻人有很多转方向的可能和机会. 意大利需要学意大利语(很不幸, 我怎么都学不会弹舌😭).
所以不管选哪个都会去欧洲啦.
应该在欧洲会有更多的感受?我读的是工科,大部分学生来自中国和印度,以及中东地区,比较难说是「多样化」。菱子的同学朋友们组成是啥样的?以及交流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culture shock当然会有的,因为大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很不一样.比如老师会因为同学们集体安排班级出游而调课配合同学们的旅游;有同学同时念两个本科(不是双学位,而是字面意思的同时在两所学校读两个本科);有的同学考试挂科了可以重考,重考如果是一百分成绩单上就是一百分; 比如好多瑞典年轻人会先工作几年再去念大学; 瑞典人在圣诞节会每年看一模一样的动画片....但是知道背后的原因和社会的文化和政策之后, 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 再看又不觉得是什么让人震惊的事情.大家的交流很重要,有了交流才能有理解嘛.
我的朋友们主要有三种:中国同学、瑞典人、其他国际生. 我们学校很小而且中国人很少, 整个年级加起来也就十个左右吧, 于是大家就都认识,也都是会相互帮忙的朋友. 班上五十个同学里有一半是瑞典同学另一半是国际同学包括欧洲各国的同学和亚洲同学, 也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