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 TQ 文字颜色。

此为陆屿文字颜色。

备注、行内讨论会直接以评论形式添加。

时间:2022 年三月


TQ 是我在大物课上认识的朋友,最开始是他添加我的好友,我一开始挺诧异,因为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后来他的解释是「看我在课上很认真的样子,所以想认识一下」(我:实际上也许是在神游)。

最近情况?

不知道最近咋样?我这学期比上学期好一些:选的课是自己比较喜欢的、有帮助的,也慢慢更适应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了。除了上午下午都有课的时候,中午会在学校吃,其他都是自己做菜(做菜越来越好了!)。周二周四有早上八点的课(不过现在都在家在线 zoom 上,因为实在太早了)。

学习上应该是准备找工作,因为没有特别想做研究,也感觉自己没有读博的能力(我们之前聊过这个对吧?我室友是博士,他的话是「每个人读博前都觉得自己不行,然后是在读博过程中慢慢感觉自己行了」。)

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感觉还来不及去做,停下来放松一年真的是做得最明智的一件事,可以陪在家人身边,可以点亮好多新技能(比如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一桌子菜),可以看看想追的剧,也可以看看无脑爽文,总之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放松自己紧绷的心情。除此以外呢,也不能放松喜欢的专业知识啊,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看看专业相关的书籍,也趁此机会好好经营自己的网站,等等。你看我说了这么多的“好好”,希望一切都真的变得“好”起来。By the way,也和几个朋友聊了下近期的观点,例如几个朋友有机会的话一起创业的氛围真的超赞,以及最想做的事出海去给海龟清理藤壶。

Untitled

为什么决定在本科毕业后 gap 一年呢?

你的日常学习应该绷的比我紧,算是压力比较大,gap 给自己放松调整吗?最近通过阅读和 写newsletter 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知道了「人生原来有这么多种道路可以选择」,原先我是个很「传统意义」上的人:本科毕业→读研→不读研就工作→恋爱结婚,房车孩,好像就这样了。现在觉得有好多东西可以尝试,可以去做,可以去体验。

我之前和你的想法一样,人生既定的轨道就是不断地学习获得学历(or 学位),然后工作巴拉巴拉,当然幸运的话你可以找一份喜欢的而且让自己快乐的工作,这种想法从而导致我们很多人在紧绷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往前走。选择 gap 一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了,但站在现在来看,再次回到那个时间节点,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不过现在的我们永远不能批判当时的我们,我们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走到了现在)。在 gap 之前我也很犹豫,突然打破了这样的时间线就好像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或者说不知道这样的选择对不对,包括之后可能还会面对的一系列选择,就连提交申请的前一秒我还在和朋友打电话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预见提交了申请的下一秒就会后悔。然而事实相反,我立马一身轻松,觉得自己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休息,不用想“卷”这件事,甚至时至今日,还想再休息一年去把所有想做的来不及做的事都做一遍。但我觉得我的人生还是缺乏了一些勇气。

补充:TQ 在大四的时候确定了保研,就开始学习研究生的课程,开组会和给老板干活。每周两次组会,导师不分昼夜地联系,和他想象中很不一样,这也是他选择 gap 一年的重要原因。

突然回想起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

应该是在大物课上吧?你在 QQ 上加了我,说看我学得挺认真(其实完全没有,我觉得神游是我的常态😂)

哈哈,说得对,其实当时完全没有想过你会同意而且那么久没有打招呼还没有删掉,并且没有被我的说法吓跑。所以说,主动就会有故事。“认真”这件事吧,其实还包括东区那么小,经常会看到你在教室自习,然后到了主区我觉得我已经起得很早了,但有时候在食堂遇到你往往是我刚走进去,你已经吃完早饭了。综上吧,确实给了高考后一度想把大学混完的我很多鼓舞。

怎么看待「卷」呢?

有的时候「卷」和「努力」很难区分,或者说大家就不想去区分:任何稍微努力点儿,想学好的行为都会被说是「卷」,虽然有的时候大家是善意的。而且大家都特别在乎身边的人在做什么,我看有这么一种说法:

相似的人最容易产生模仿嫉妒,因为我们倾向于与最亲近的人竞争地位。我们越像我们的同伴,就会产生更多的模仿冲突。当两个人彼此不同、距离遥远时,紧张感会保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