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 Leonival 文字颜色。

此为陆屿文字颜色。

备注、行内讨论会直接以评论形式添加。

时间:2022 年三月


在欧洲求学,多文化碰撞的体验

作为留美工科生,很多时候其实同学并不那么多元,欧洲留学似乎非常多元化,文化氛围很不一样。在欧洲这一段求学目前给你的体验是怎么样的?

其实欧洲留学本身也不一定非常多元化,比如脱欧、教育完全商业化的英国,或者商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荷兰。在英国G5的部分专业,我甚至听过全专业30+位同学,100%都是中国人。

我所在的欧盟伊拉斯谟项目(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 Degree),之所以非常多元化,源于欧盟的规定。欧盟要求每个项目同国籍的奖学金生,不能超过3个人,必须尽量照顾到性别、肤色、种族比例的平衡。

像我们班15位同学,来自13个国家,肤色、性别,甚至是宗教信仰,几乎都是平均分布。这种保障多元化的规定,确保了学生在就读期间,能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去了解不同的文化,更加全面地认知世界。

除此之外,欧陆留学最大的福利之一,就是学生居民的申根区自由出入。除申根区外,持欧盟居民卡还可以自由出入巴尔干半岛国家,不需要任何额外签证。这个福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只要一个学生有心去不同国家旅行,体验不同文化,就能到处去走。从南欧到北欧,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巴尔干半岛,可以说在饮食、文化、穿着、交往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不同。只有亲自去走了,才能体验到这个多元的差异,也才能带给一个学生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包容的心态。

一个人也可以很好

对于我来说,最近最大的改变就是「一个人也可以很好」,很多想做的事情是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的,不需要一定有同伴。每个人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最终还是要自己找自己的路。看你的文章觉得你是个非常独立的人,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你会怎么看待「独立」这件事呢?

哈哈首先我需要澄清一下,我希望自己在经济和思想上独立,我也热爱探索大自然,去各处山林湖海冒险,但我其实并不习惯离群索居的生活,还是很喜欢和朋友、同学去交往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独立”而不“依赖”,也是因为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经济和思想上独立了,才能和身边的人有更好的关系。比如即使在疫情期间,我可以和父母、朋友坦然说出我要去哪里旅行的想法,说出我的计划。因为我全程是自己安排的,我的吃住行是自己承担的。

家里虽然会担心,但我会告诉他们我的详细计划,让他们知道我确实是有准备的,也不是盲目在外。而就是经过这样的过程,家里也会逐渐认可我的“独立”,会知道我一个人生活没问题,不需要为我的学习、生活、工作、感情方面过度操心。

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更自由,也更美好的相处方式。我没有花家里钱的心理负担,没有自己亏钱家庭的亲情债,也可以独立地做决定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而家里也会更加放心,跟我视频电话时也会更加尊重我的想法。

我深刻地觉得,经济独立后,我和父母的关系是更好的。

那在思想上,我觉得我也并没有说能达到一个“独立”的状态吧。或者说,我理解的真正思想意义上的“独立”,是那种超脱的,出世的独立,不需要跟外界沟通自己想法的状态。但说实话,这个状态不是我想要的。在我因为打代码解决不了bug时,我会寻求女朋友的安慰。在我做菜很难吃时,我会征询家里的意见。在我找工作遇到烦恼时,也会找前辈咨询看法。也许这些问题是我Google后也可以解决的,但我也非常喜欢这个与别人沟通想法、缓解情绪的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并不算是完全的“思想独立”。

另一方面来说,在现在这个纷纷扰扰、信息嘈杂的世界里面,我们也几乎没有办法去达到一个完全“思想独立”的状态吧。

早起困难户

看你的文章里说你是个「早起困难户」,我自己是一个有「晚起焦虑」的人,一旦晚起了(比如说十点多),我就会有种「我的事情做不完了,今天已经快结束了」的感觉,进而因为没有开个好头,而一天效率都不太高。近来这种状况已经改变:我已经能坦然接受自己起迟,但是我会告诉自己「睡好了一样可以有高效充实的一天」。想知道你怎么看待效率和睡眠呢?

那我绝对是睡眠优先的。虽然我上大学的睡眠也不太好,会不自律地熬夜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