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 newsletter 的由来

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猛然发现了一件事情:自高考后,我已经四年没有写下什么了。而有时候,没有输出意味着没有输入,回想下我的信息输入源,很久以来,我只是对外界的信息被动接收:公众号、微博等等,一开始我有掌控世界的感觉,手指一动刷新信息,消息掌握在手中。后来,随着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我只能扫一眼标题甚至不愿意再看;微博里也总是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

一个契机我转而使用了 RSS,感觉撞开了一片新天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很纯粹:RSS 阅读器带来的阅读沉浸感让我很满意,同时内容也能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准。之后慢慢又接触到了 newsletter,这种方式让我觉得与作者更近了,不单单是冰冷的媒体平台分发出的信息,它更带着一种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温度,内容也多种多样。

使用这些新的信息源过后,我慢慢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不能写呢?我也可以写我的 newsletter,哪怕就是给自己看。 于是就有了「自说自话 Weekly Review」,原先我想这就是我对一周内的书影音进行回顾的频道,后来发现,我想要表达的并不止这些。 写作对我来说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我想要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就像我的 newsletter 的 slogan 写的那样: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而记录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抗。 记录见与闻,沉淀思与想。

2.现在的想法:对内与对外

我挺认同刘未鹏这篇文章中的说法:

一句话来说就是,写一个博客有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坏处。

对内:促进内思

文章中刘未鹏还提到了好几点写博客的好处,我觉得可以归纳为「对内」:

像是学者有论文,艺术家有作品集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有某些「作品」用以展示自己,让别人大致了解自己,这也是我写这份 newsletter 的部分原因。

对外:找同路人

「对外」可以认为我们对外释放的信号,事不过三的文浩写过这么一段话: